皮肤和消化道,看似相差十万八千里,其实密切相关。因为两者之间有一座桥,这座桥在医学上被称为“肠-皮肤轴”。
就银屑病而言,患者肠道菌群的状态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
1、银屑病并发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机制。
皮肤和肠道是血管密集、神经功能丰富的器官。它们都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防御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对维持生理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肠道菌群和肠道皮肤轴
人体肠道内存在大量的肠道菌群,其组成和结构复杂,主要包括益生菌、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一旦它们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即肠道菌群失衡,就会产生更多的有害细菌,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和通透性增加,进而激活效应T细胞,破坏其与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平衡,导致免疫功能的损害,对皮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皮肤和肠道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除了肠道可能作用于皮肤,皮肤也可能影响肠道的健康,这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2)银屑病和消化道疾病
实验研究表明,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易感基因存在交叉,因此可以推测银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问题有关。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和免疫途径也参与了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如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也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此外,与健康人相比,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也明显下降,尤其是双歧杆菌、布劳特菌和羊茅菌。
同时,银屑病患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短链脂肪酸可通过促进结肠环境中T细胞的诱导和适应来调节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促进免疫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银屑病与肠道菌群、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2、银屑病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是防治银屑病的新靶点。
(1)从益生菌和益生元入手。
益生菌是一类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使宿主受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元在特应性皮炎、痤疮和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者对皮肤均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降低皮肤细菌负荷、拮抗侵袭性共生,增强皮肤屏障的修复功能。
一项为期6天的动物实验发现,乳酸杆菌益生菌-65可以改善小鼠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同时降低银屑病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可以得出结论,乳酸杆菌不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而且可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战略策略,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证据来支持。
(2)了解粪菌移植技术。
粪菌移植是增加患者肠道有益菌,改变肠道菌群紊乱结构,重建肠道环境最直接的方法。可用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银屑病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3)饮食干预依然重要。
发现高脂饮食可加重咪喹莫特诱发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患者应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抗炎化合物的摄入,如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等。
皮肤和消化道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屏障,在保护人体免受外邪侵袭的同时,也在暗中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在治疗和控制银屑病时,不仅要着眼于皮肤损伤的治疗,更要深入到身体内部,探索新的银屑病治疗和控制策略。